教师与学生成长故事关于个人成长的小故事
家中兄弟姐妹三个,家里没有多余的收入来源,靠父母上山砍树,下田种庄稼来维持生计。父母忙碌而艰辛,无暇看管年幼的姚建国和姐弟。他和父母的亲密接触,就是在吃饭的餐桌上,以及偶尔犯错被告发后,遭遇暴躁的父亲毫不留情的棍棒伺候时。
爷爷受过传统的教育,理想就是当一名干部,并且如愿以偿,当了几十年又红又专的村干部。后来改制,爷爷转为一名小学老师,继续享受着吃国家粮的待遇,成为“那个年代农村里没怎么吃过苦的少数人之一”。大概是觉得读书才有出路,爷爷常常教孙子读《警世贤文》:“有田不耕仓廪虚,有书不读子孙愚。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”教育孙子勤读书,善吃苦。这些内容,姚建国至今记忆犹新,当时便隐约懂得要成功,就得会吃苦。
如果说爷爷对他的启蒙影响集中在读书识字方面,奶奶则是给他做人处事以指引的精神导师。奶奶一辈子没读过什么书,这个朴素的农家妇女,心胸开阔,待人友善,通情达理,明辨是非,在生活的打磨中,形成了纯朴而受用的世界观。姚建国是所有孙辈中最大的一个,她常在孙子面前提及谁家的孩子学习优秀,谁家生意做得出色。在这种对比激励的氛围中,姚建国的脑子里不知不觉树立了好多个榜样,并逐渐有了人生奋斗目标。
姚建国印象最深的,还是奶奶教的两句梅州俗语:一句是“男儿百艺好随身”,意思是男子汉大丈夫要多会一些功夫和手艺关于个人成长的小故事,才好施展拳脚;另一句是“男儿百艺不如一艺精”,意思是,光会一点点不行,必须要有一技之长,如此才能安身立命。这两句话,令他终身受益。他最终也没有辜负奶奶的期望,在顽皮捣蛋的路上,一步步修正人生目标,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,也是家族的第一个大学生。曾经把别人当做榜样来激励他的奶奶,如今把他当成榜样来激励后面的弟弟妹妹。
天亮前后,东方地平线上时常会看到一颗特别亮的“晨星”,人们叫它“启明星”;智慧而富有远见的爷爷奶奶,便是姚建国人生路之初闪亮的启明星。
还在念小学时,班主任对经常拖班上成绩后腿的姚建国说:“每个人都有书命,书命有长有短,不努力,书命怎么可能长?”一席话,激发了他读书的,临近毕业的三个月里,他一反常态地用功,结果,拿到了全年级第十五名,顺利考上初中。
初中,姚建国的文化成绩平平常常,在体育和美术方面反倒表现出惊人的天赋教师与学生成长故事。周一至周五,在学校上文化课,周六至周日去业余体校上课,虽然辛苦,但是充实。然而,由于家境贫寒,400多元一期的学费和生活费,对于这个家庭来说,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姐姐辍学回家务农了,父亲也曾几次对姚建国提出:不要念书了,回家开拖拉机挣钱教师与学生成长故事!姚建国却说什么也不愿意放弃读书。在奶奶的劝说下,在亲戚朋友和学校老师的帮衬下,他还利用寒暑假帮父母干农活,这才使父亲打消了主意,初中的学业也才得以顺利完成。
这次差点失去学习机会的经历,让姚建国格外珍惜读书的机会。在他钟爱的美术和体育方面,也花费了更多的精力。他被选拔去参加市里的体育比赛,绘画作品也在学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。几乎人人都认识这位会画画的体育生。
高中,姚建国辗转来到了地处梅州县郊,后进生集中的一所学校。学费1500元/期,相当于父母辛苦劳作两个月的收入。父亲见他读书的念头强烈,没办法,只好咬着牙硬着头皮送。头三个月,生活费准时地汇款到了账上,之后就不那么准时了。原来,姚建国的母亲突然生病,看病花了不少钱,家庭经济变得更加拮据。一边是窘迫的家境,一边是五彩斑斓的大学梦,姚建国再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。该何去何从?
这名校长原是特级老师,退休后不甘闲居家中,便创办了这所学校。“六十而立”的老校长时常勉励学生们:“‘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’。学校虽然简陋,但你们都如此勤奋、进取,一定能考上大学!”
姚建国当时是学校的一名活跃分子,性格开朗,人又勤快,主动包揽了学校清扫草坪和冲洗厕所的任务,每个清晨,有他挥舞着扫帚,清理草坪的身影;每个黄昏,没人注意的时候,他把厕所冲洗干净。没人叫他这么做,他也只当作锻炼身体和举手之劳。正是这份无心之举,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赞赏。
学校注意到他家贫困的情况,特意减免了他周六周日的生活费,同时安排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,给他发放工资贴补学费。姚建国很争气,“百艺随身”的他,还负责了学校的水电工、修理工的杂活,寒暑假就在学校写学生档案。其他的闲暇时间,就去附近的建筑工地做小工,卖力气挣钱。“身体上是累的,但不怕苦,反而觉得甜,因为学费有着落了。”姚建国笑着说。
就这样勤工俭学度过了三年。接着迎来人生的第一次高考。很遗憾,没有考上。姚建国还来不及伤感,老校长提出聘请他留校任。在老校长的悉心栽培下,姚建国学会了如何授课,如何管理班级,成长为学校最年轻的一名老师。然而,在他内心深处,大学梦始终没有熄灭,因此他和学生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关系:既是师长,又是师兄,还是一起向着高考进军的战友。通常,学生晚上十一点离开自习室休息了,他则看书到一点多;第二天六点起来,给学生们上课关于个人成长的小故事,晚上继续复习,如此循环往复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留校一年有了回报——他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。拿到通知书的那天,校长看起来比他还高兴。
大学四年,姚建国依然过着勤奋、简朴的生活。他好学、上进,是班上第一个入党的学生;他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图书馆勤工助学,他的高效率整理图书工作深得图书管理员赞赏,也赢得更多的时间沉浸在书海,汲取营养;他利用寒暑假,去美术培训班授课,既提高了自己的综合水平,还挣到一笔可观的收入。
回忆起自己的读书生涯,姚建国慨叹万分:“没有老师,就没有现在的我。特别感激他们给我很多机会,在我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及时指点,让我有信心和勇气坚持下来。”
姚建国的青少年时期并非一帆风顺,难得的是,他一直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,勤奋、积极地向着目标努力教师与学生成长故事。这是最为难得的初心,也是打动老师们的宝贵品质。可以说教师与学生成长故事,是旁人的帮助成就了他,也可以说,是他成就了自己。
- 标签:学生励志成长的故事
- 编辑:唐多利
- 相关文章
-
教师与学生成长故事关于个人成长的小故事
家中兄弟姐妹三个,家里没有多余的收入来源,靠父母上山砍树,下田种庄稼来维持生计…
-
个人成长经历故事孩子在家中的成长故事
在作文中运用适当的名人名言会提升作文的格调,今天小语老师给大家整理了17类主题的名言,赶快收藏摘抄吧! 2、生命是永恒不断…
- 劳动者感人故事
- 小故事300字以内睡前故事1500字
- 有关于成长的电影个人成长经历分享
- 红色故事简短刘胡兰
- 党的故事简短演讲稿